12月1日下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曾崟教授、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应邀在行知楼408学术报告厅,先后作了《我的教育的本质观》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策略》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院长院长郑志辉主持,副院长左崇良、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育武、2021级全体研究生及其他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第一阶段,曾教授作《我的教育的本质观》的报告。曾崟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进行教育学研究过程中的感想,并结合当前研究生在选题过程中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以及教育界中存在的“唯分数论”、“唯目标论”等不良现象进行交流,指出研究生应当着眼现实教育问题,关注专业方向近五年内的研究成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结合运用。接着,他从教育到底是什么问题切入,通过对杜威、康德、赫尔巴特、罗纳德·巴尼特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的观点分析,剖析了教育的发展过程,用案例诠释了教育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与自由,自由的前提是了解和遵守规则。最后,曾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理想国》、《纯粹理性批判》、《高等教育理念》等教育类书籍,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名著,在经典书目中汲取教育学理论的精髓,深化对教育学思想的理解。
第二阶段,姚教授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策略》的学术报告。姚教授结合自身20多年来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学位论文为主题,从学位论文的标准、结构、要求、内容要求、学术不端检测、质量与提高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论文质量。报告过程中,姚教授从“问题导向”的概念出发,指出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研究的问题展开论述,要有连贯性、逻辑性。接着,姚教授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指出研究生应当结合社会发展方向,从实际的教育现象中进行选题,创造出兼备学术性、价值性与实践性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的问题,姚教授强调研究生要秉承诚信原则,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杜绝抄袭行为。最后,姚教授表示,同学们要将报告中分享的策略牢记于心,应用到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问题的产生,提高论文质量,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
最后,两位教授与在座师生互动,气氛活跃。
(文字:周微)
附专家简介:
曾崟(又名曾山金)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研究。2007-2008年美国罗耀拉大学和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著有《教育目标的伦理管理》一书,发表了“《中庸》诚论教育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等论文。
姚利民,教育学博士,2000 年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 作导师。曾任湖南省高教学会秘书长,湖南大学教科院副书记、副院长,现任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教学督导团成员、湖南大学教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心理学学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会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通讯评审专家、湖南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湖南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网络与现场评审专家。中国高教学会理事、全 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 121 工程人选。
主要讲授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健康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已培养研究生 130 多名,其中博士生 3 名,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6 篇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教学原理、管理心理、有效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师教学发展,其中有效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并完成 2 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 出版专著《有效教学论》《大学教师教学论》《高校教师心理与管理研究》《高校学生评教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等 5 部,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中国知网显示,文献被引6632 次,单篇最大被引1066 次,篇均被引 36.4 次;中国知网全球学术快报显示,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被引排第5名,H 指数排第 27 名,G 指数排第 4 名。百度学术显示,文献被引5177 次,H 指数 39,G 指数 69。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2015 版显示,在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学者中排第 46 位;2017 版显示,在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学者中排第 123 位,在全国高等教育二级学科学者中排第 19位;2020 版显示,在全国高等教育二级学科学者中排第 33 位。